有了宝宝后,父母们最担心生病问题。而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方法,就可提升宝宝的免疫力,减少生病的次数。
提升宝宝免疫力的9条妙计
1计:母乳喂养--人生的第一次免疫
母乳中含有大量的免疫物质,能增加婴儿机体免疫力及抗病能力,可防止婴儿受病毒的侵入而生病。可以说母乳是人生的第一次免疫,因此不要错过给宝宝母乳喂养的机会。
2计:抚触--改善宝宝的血液循环
在自然分娩中产道收缩,挤压胎儿,是一种有益的身体接触,有利于宝宝神经系统的发育。出生后,母亲的身体接触,会让小婴儿有很大的安全感,可以促进宝宝的身体发育,对出生时体重较轻的早产儿尤其有益。抚触可以改善宝宝的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并能增进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减少哭闹,改善睡眠。
3计:免疫预防接种--积极主动应对
为宝宝预防接种是人类抵御传染性疾病而采取的积极措施,如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预防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等。父母们一定要按时为宝宝接种疫苗。
4计:规律的生活习惯--让生物钟有节奏地转动
父母足够耐心地对待孩子,帮他们找到自己的生活规律。成长中的孩子每天需要充足的睡眠,如果你的孩子晚上睡得不够,可以让他白天小睡一下。周末多带宝宝到空气清新的公园玩一玩,对身体大有益处。
5计:均衡饮食一一提升防御功能
孩子偏食,营养不均衡会造成抵抗力下降。肉、蛋、新鲜蔬菜水果品种尽可能多样,少吃各种油炸、熏烤、过甜的食品。
6计:不要吃得过饱--避免脾胃负担过重
婴幼儿脏腑娇嫩,消化吸收功能尚未健全。虽然发育旺盛,对营养物质需要迫切,但是,脾胃运动消化功能相对不足。若吃得过饱,会使胃肠负担加重,消化功能紊乱,容易发生积食、腹痛,导致胃肠炎、消化不良等疾病。
7计:给宝宝及时补水
很多婴幼儿往往由于喂养不当使肾脏功能受到一定的损伤。喝水是增强肾脏功能、滤出毒素的重要方法之一。经常给宝宝喝水,宝宝身体的代谢系统功能就会增强,消化、免疫系统也会随之好转。
喝水首先是喝白开水,但许多宝宝根本不接受。这时,家长们应在白开水中添加一些果汁,然后在每次给宝宝喝水时逐渐减少果汁的比例,慢慢培养宝宝主动要求喝水的习惯。同时也可以给宝宝喂一些梨汁,因为婴幼儿的体质一般都属于偏热型,容易上火,经常喝点儿梨汁,润肺祛火,也可以起到保健作用。
8计:增加宝宝的户外活动
经常让宝宝接触新鲜空气和阳光,加强户外活动。户外活动是提高呼吸道黏膜抗病毒能力的最有效的手段。即使是在冬季里,在注意保暖的情况下,适当地让宝宝接触室外冷空气,也是非常必要的。
当宝宝在家时,也要注意让宝宝多活动,比如爬行、走路、蹦跳等,不要总让他坐着玩。尤其在每次吃过饭之后,最好让宝宝活动一段时间后再休息。宝宝的活动量大了,身体得到锻炼,不仅食欲好起来,连喝水也会比从前增多。
宝宝活动之前,要注意给他减衣服。即使是这样,宝宝活动之后也通常会满头大汗,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大量出汗对宝宝的健康也是有益的。
9计:孩子生小病不要太紧张
人体的免疫力 是出生以后, 慢慢地强壮起来的。 不得病的孩子免疫力也会低一些。我们为什么会使用一些疫苗给孩子注射呢?就是要人为地制造一些“小病”来培养孩子的免疫力。尤其是3岁以下的孩子抵抗力弱,也许经常会出现 一些感冒的症状, 家长只需要 认真对待,不要惊慌,孩子经常得一些小病,有助于免疫能力的提高,对预防严重的疾病 也是很有好处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