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仔 >妈妈社区 >分享交流
你可以注册一个帐号,并以此登录,以浏览更多精彩内容,并随时发布观点,与大家交流。·注册 ·登陆
主题:转:国外金钱教育:从来不赏钱。

2010gdmm
  • 等级:百分妈妈
  • 提问:10
  • 回答:22
1楼  发表于 2010/8/7 15:42:28 浏览:16824 回复:0
        金钱教育绝不仅仅是一种理财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一种人格、品德教育。 

  美国孩子:“要花钱自己挣”

  在美国不管家里多么富有,男孩子12岁以后就会给邻居或父母剪草、送报赚些零用钱,女孩子做小保姆去赚钱。他们以此来表示自己有自立意识。这种观念将一直伴随他们的一生。有一位美国女大学生谈起她的“边学习边工作”的生活,认为很有意思。虽然有时觉得挺艰难的,可还是坚持下来了。她曾问她父亲:为什么当她18岁时,就鼓励她离家“出走”?她父亲回答道:“对一个年轻人来说,最重要的事情有两件:一是受教育;二是要有独立性。”独立性不仅指要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还包括要锻炼一种独立的思维方式,坚强的意志品质,自强不息的个性。

  日本家长不“赏钱”

  日本人教育孩子的名言是: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它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许多日本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要到校外参加劳动赚钱。与美国有所不同的是日本学校的金钱教育中强调一种责任感。日本教育家认为,在家庭教育中,学生的家务劳动是学生应尽的义务。如果孩子干活要付钱的话,这就是对家庭关系的扭曲。有的家长因孩子学习好而赏钱,这无疑是一种贿赂。

  新加坡倡导储蓄

  “节俭和储蓄是美德”,这种传统的价值观在新加坡大人孩子中始终牢固不变。从银行存款额看,新加坡全国中小学生1992年参加储蓄的百分比超过53%,平均每名学生大约有1144新元存款。新加坡的学生如此会存钱,在于社会与家庭、学校的合力引导。教育部、邮政储蓄和银行每年都开展全国性的校际储蓄运动。在这种环境下,许多孩子都成了储蓄迷,他们为了防止自己花钱大手大脚,连提款卡也不申请。
回复本帖 我要发帖 ^返回顶部
暂无信息
当前第1页/共1页,0条记录
 [1]      
  ★ 只有注册会员登录后方可发贴,并可获得积分奖励! 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