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宝6个月以后,往往不愿意躺在床上了,他们喜欢大人抱着走出家门,这时大人可以每天抱宝宝到室外看看,保证宝宝2~3小时的户外活动时间。
可以把宝宝抱到人多的地方,看看更多的人,更多的新鲜的东西,高兴的时候还可以试着让宝宝练习一下新学的走路的动作。也可以为他找些同龄小伙伴,增加他们活动的积极性。要知道,扩大了活动范围,就会使宝宝有更多的活动机会,更多接触他人,接触新鲜事物的机会。而且更有利于身体活动能力、社交智能、听觉器官、视觉器官等各种感觉器官的发展,也为今后站立、行走打下基础。
户外活动对宝宝身心发展的好处 :
对幼儿来说,他们的身体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他们的思维从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
社会要求未来的人才不仅有丰富的知识、高度发展的智力,而且还应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品德、健全的个性。对幼儿来说,他们的身体正处在生长发育时期,他们的思维从具体形象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传统的室内教学活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其需要,而户外活动有其独特的作用。因而,户外活动与室内活动一样重要。合理布局的户外环境不仅可以促进幼儿大肌肉的发展,更能提供幼儿社会交往方面的机会。
户外活动是以阳光和新鲜空气为伴,以个体或群体的方式,动用全身感官共同参与的活动。既满足了孩子爱玩好动的天性,又增加了他们与大自然的亲近感。所以,户外活动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有相当大地好处。
1、户外活动是孩子亲近阳光和空气,走近大自然的最佳途径,也是锻炼他们有健康体魄、乐观人生的有效手段。
2、户外活动能满足孩子好动与探究的本性。在户外活动中,孩子所受到的制约大大减少,他们在更多的情况下是活动的参与者,因此能充分发挥想象力、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户外活动能提高孩子的社会化发展。户外活动往往是需要与小朋友一起展开的,即使是简单的游戏活动,也有不少规则。
如:几个小朋友在一起滑滑梯,就有一个先后次序的问题;一起搭积木或踢球,就有合作与配合的问题。可以这么认为,户外活动为孩子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积累为人处事规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孩子们往往会将从游戏中积累经验并迁移到将来的日常生活中去《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保育和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兴趣。”我们认为积极开展户外活动,培养幼儿 参加户外活动的兴趣是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幼儿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
户外活动激发宝宝3种能力
1、观察力
1)年龄越小的孩子对外界事物的一切越是感到好奇,什么都想知道。孩子通过自己的观察会向父母亲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最简单的:“这是什么呀?”这时,作为父母亲就应该及时给予积极的回应,详细解答孩子的疑问,以进一步激发孩子观察的兴趣,而不是草草的应付或只是不耐烦的回答。
2)有意识的引导孩子进行观察,父母亲可以向孩子提出问题,如:“你猜猜那是什么呀?”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孩子进行一些小游戏,如:让孩子和父母亲进行比赛,看谁先找到红颜色的花。对于已经能认字的孩子来说,在带孩子外出的过程中可以和孩子比赛“认相同字”的游戏。经常性的通过游戏引导孩子观察周围的世界,孩子的观察能力就会越来越强,同时求知的欲望也会加更加强烈。
认相同字游戏
玩法:如孩子认识文字“上海”,在外出的路上,父母就可以鼓励孩子在招牌或公车广告上找这两个字;或者当孩子发现一个他感兴趣的字或符号时,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继续寻找相同的字和符号。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孩子的观察力,同时,孩子在这过程中也体验到了成功感,对学习也会产生兴趣。
2、交往能力
如今的孩子,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平时与其他小伙伴交往的机会也比较少,虽然在幼儿园里会有许多同伴,但那都是自己所熟悉的人,所以,父母亲可以利用孩子到户外活动的时间鼓励他们主动与其他小伙伴交往。对于一些性格相对内向的孩子来说,也应该鼓励他乐于接受他人的邀请、与他人交往。此时的父母亲不需要过多的干预孩子的游戏活动,有成年人的加入只会增加孩子的拘谨感,因为孩子彼此之间有他们独特的交往方式。
3、自我保护能力
从诞生那一刻起,父母亲都是十分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使孩子在父母的保护下有了极大的安全感。但在户外活动中,孩子难免会发生一些小意外。特别是在体育游戏中,摔跤、碰撞等常有发生。这个时候,父母亲就要注意对孩子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如在孩子游戏前教导他:摔跤时用双手撑地,追逐游戏中如何躲闪,平衡时借助其他物体保持平衡等。
温馨提示:
通过户外活动,孩子们不仅开阔了眼界,认识外界许多事物,同时还能从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回家后父母亲可以和孩子一起交流,回顾一天活动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想;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规则意识,获得成就感,从而树立自信心。不要忽视户外活动,这是父母亲和孩子交流情感的好机会,也是发展孩子各种能力的好时机,帮助他们更多地认识多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