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对孩子,比对自己还要苛刻?
发布日期:2017-10-31

我太优秀了,我爸妈不配有我这样的儿子。

相信这对话很多关注育儿新闻的家长们都不会陌生。

前段时间,一位年仅10岁的小男孩说出了让中国父母都震惊的一句话。这个孩子全班考试成绩第一,围棋、滑轮等各类课外活动十分亮眼,英语口语等学习成绩亦特别出色。但是他嫌弃自己的亲生父母,说“家里没什么钱,只开得起十几万的日产车。同学都拿iPhone7,我只有儿童手表。”

看到这样的对话,按照中国传统教育思想,舆论的导向应该是指责小男孩,指责他不顾父母对他的养育之恩,不懂得感恩。可是这一次,舆论方向变了,80%的舆论都是在支持小男孩的,因为他们说出了大部分人在成长过程中都想说却不敢说的话。

根据深入了解,小男孩之所以会这么说,主要是因为父母的三个方面的原因:

1. 家里条件不好,连供养男孩一个人上学都有压力,却想生二胎,是对他和二胎孩子的不负责任。

2. 在没有征得他同意的情况下,炫耀他与他的成绩,是不尊重他意愿的行为

3. 他感恩父母,却不认可父母养育的方法。他们总说自己不容易,要求孩子要争气,必须听话。
 

部分家长平常会严格要求孩子,孩子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绩,就在亲朋好友面前炫耀,孩子稍有不听话的时候,就是骂:“你怎么不好好听话?好的东西不好好学!”。可是,什么是好东西?在哪里学?怎么学?他们却答不上来。自己甘于平淡无为地度过自己的人生,对自己的孩子却抱有深厚的寄望。其实是因为他们都明白,碌碌无为地活着并不是好事。

只是,一些落后的家庭教育理念在部分家庭仍然根深蒂固:无论我现在过得好不好,我是你家长,我经历了更多事,我这么做都是为了你好。


 

你自己碌碌无为地度过了一生,你怎能要求孩子创造飞黄腾达的一生?

绝大部分的人,都是普通人。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度过自己平凡的一生。即使再努力地创造辉煌的人生,但成功的终究是少数,你自己没有成功,就不要向孩子灌输必须要成功的想法,对孩子而言,无形中会成为他们的压力。

不要总是向孩子灌输“爸爸(妈妈)小时候家庭环境没有你们这么好的条件,你一定要好好珍惜”、“我们以前想有这么好的环境都没有,现在我们为你们创造这么好的学习环境,你得珍惜,要有所作为。”这些看似很有道理,实则带有“道德绑架”之意。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个体,每一个人的未来都应该是不一样的。不要将自己未完成的、不愿完成以及无法完成的事,施加到孩子身上,这是在给孩子加压,而并非寄厚望。

 

你苛责孩子一事无成,却不知出色的孩子背后有着他们父母的默默支持

看着别人家的孩子钢琴比赛获奖,风光无比,就帮自己家孩子报钢琴班。前两天还兴致勃勃带孩子上课,后来,三分钟热度过去了之后,自己却先放弃了坚持。 

看着别人家的孩子上兴趣班,为了显得不“落后”,就随波逐流地为孩子报兴趣班。可是你能看到的,只是他们的家长带着上课的身影,却没有看到他们回家后,陪着孩子一遍遍地复习、陪伴着孩子完成作业的身影。

不断为孩子添加“别人家孩子”有的东西,你们觉得这是为了他们好吗?一下钢琴班,一下兴趣班……这都是在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所谓从一而终,不仅是对孩子而已,更是在说家长。是在考验家长是否能从一而终、能否坚持下去罢了。家长的陪伴,才是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因素。
 

我们不能做到100分,就不要要求孩子做到101分

我们总是要求孩子做到100分,当孩子只有90分时,部分家长就会指责与批评孩子。可是家长们你们做到100分了吗?与其恨铁不成钢,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倒不如多花时间陪伴孩子。家长的陪伴是对孩子成长最好的礼物,家长不妨陪陪孩子读读书,看看孩子喜欢的动画片,陪孩子出去看更多不一样的景色,让孩子成长为一个快乐向上、拥有健康人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