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开爸爸妈妈的手,自己迈开第一步,无疑是宝宝成长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也是家长们最兴奋期待的场景。但是,在等待这一刻来临前,期待中满怀焦虑之情,尤其当周遭其他孩子在较早年龄时便会走路时,更令有些家长疑虑:宝宝走路是不是越早越好呢?宝宝不愿走路怎么办?
过早走路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是不利的
家长们总有一种“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的干劲。总觉得什么事情都越早学会越好。但宝宝走路这回事,可不是越早懂得越好。一般来讲,过早地让婴儿行走,对他的身体生长发育是很不利的。婴儿时期的宝宝,骨骼中的胶质多,钙质少,骨骼柔软,容易变形,尤其是下肢肌肉和保持足弓的小肌肉群发育还不完整。如果过早地让小儿学走路,身体的重量必然会加重脊柱和下肢的负担,时间长了容易使脊柱和下肢变形,形成驼背、扁平足、“X型腿”和“O”型腿等。
所以,想要宝宝健康地学会走路,应该按婴儿发育生长的规律,适时的对其进行相应的训练,不要过早地学走路。
大部分宝宝在12~14月大时学会走路
婴儿发展研究文献以及粗动作发展专书Motor Assessment of the Developing infant(《发育中婴儿的运动评估》)中表明,绝大多数学者专家都同意,约50%宝宝在11.5个月可以放手走,而90%可以在14个月大独自行走,而100%都可以在18个月大自行走路。
父母们要牢牢记得,这一范围并非金科玉律,只是一个被普遍认可的范围罢了!每一位宝宝都有其独特的发展时程表,只要没有不当的外因阻碍宝宝独自行走,便不必过分担心。

专家门诊经验谈:哪些情况会阻碍宝宝走路?
1) 宝宝的衣物穿得过多或过厚,以致影响活动性;
2) 宝宝很少有机会在地上活动,因为太常被抱抚;
3) 宝宝体重过重,超过同龄婴儿,以致缺乏“动机”;
4) 宝宝生长不良,慢于同龄婴儿,以致肌肉骨骼不足;
5) 宝宝对攀扶曾有不好的经验,以致畏惧不肯学;
6) 宝宝十分着迷各种手部动作,以致减少行走的机会;
7) 环境中无法让宝宝扶着走,以致缺乏兴趣;
8) 宝宝常被放置在学步车之内,以致没有走的机会。
父母如何正确的牵引宝宝走路?
1) 不要让宝宝的手臂过于的伸直,为宝宝提供足够的意外缓冲保护;
2) 身子侧向宝宝,让宝宝的手自然地握搭在你的手心中;
3) 不要提拉宝宝手过于用力,牵扯前行速度也不要太快;
4) 弯下腰来,弱小的宝宝需要你更贴近地保护他。
游戏助力,让宝宝爱上走路
孩子学会走路,也需要培养。以下介绍几种运动方式让孩子学会走路。
1) 开水车。宝宝要学会走路,可以先学会爬行,运动方式可以用开水车形式。在床上或干净的地上,让宝宝趴下,背上驮个小枕头或其他小东西,从一边爬到另一边,"嘟嘟嘟","开水车了",这样锻炼孩子的爬行能力。
2) 穿龙门。在地上或床上拉一根绳子,绳子粗一些,而且要鲜艳,高度约30厘米,表面要很光滑,让宝宝从下面爬过去、爬过来。
3) 跳跃运动。举起宝宝双手,让他顺势两脚离地跳起。但刚开始时,宝宝还没有这种能力,最好是抱住宝宝让他在地上、床上或大人膝盖上乱蹬,时间长了,宝宝就会跳跃了。
当宝宝不肯往前走的时候,父母可以采用下面几种方法加以处理。
1.用小动物来启发孩子。你瞧,小燕子自己在飞,小金鱼自己在游,小狗儿自己在跑,故事书里面的小兔乖乖也是自己跳来跳去的;宝宝比它们都能干,为什么不自己走路呢?适当的鼓励可以激发孩子的好胜心。
2.和孩子讲条件。如果现在你能自己走回家,妈妈就和你玩“跳格子”游戏或者晚上给你多讲一个故事。投其所好能够为想偷懒的孩子注入一些“兴奋剂”。
宝宝走路急不得,应该按他们发育生长的规律,适时的对其进行相应的训练就好。三公仔提倡爱子有方的理念,爱孩子还得有科学的方法,尊重孩子的自然生长规律,不揠苗助长。宝宝学会走路是一个自然的生长过程,做父母的也不要因为别人家孩子走路早而着急,毕竟个体有差异,宝宝的健康成长才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