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脾气差,半夜老是哭,多半是这个原因,很多家长容易忽略
发布日期:2022-07-21
 

因为工作繁忙,晨晨妈妈刘女士决定把3岁的晨晨带回老家,让老人帮忙照顾一段时间。婆婆很是乐意,声称一定全心全意照顾好孩子,让她好好放心工作。
 

一天,刘女士接到了老家小叔子的电话,说刘女士的婆婆准备请人给孩子驱邪。刘女士当场就吓坏了,急忙打电话给婆婆,问到底是什么回事。

电话里头,婆婆支支吾吾:“晨晨这几天总是特别容易受惊,半夜经常哭,睡不好,我担心孩子遇到了什么不干净的东西,所以请了个先生驱驱邪。”

刘女士不信邪,连忙跟公司请了假回老家,很快就带晨晨到医院就诊。经过检查,医生表示,孩子因吃得过多引起积食,导致烦躁易惊,晚上睡不好。

刘女士这才知道,婆婆总是担心孩子会饿着,所以时不时就喂饭、喂奶,经常把孩子喂得肚子都鼓鼓的,最终得了积食。

生活中,有不少家长尤其是老人觉得孩子吃得多是好事,认为“能吃是福”,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育儿观。

 

如何判断孩子是不是积食?

 

1、看睡眠

积食的孩子晚上睡觉容易翻来覆去,睡不踏实,有时还会嗯嗯叫、咬咬牙。比较小的孩子还爱哭闹。

 

2、看大便

孩子的大便会有明显的奶瓣,食物没有被完全消化就拉出来了。便便会比较臭,颜色偏深。放屁多,而且也很臭。

 

3、闻口气

孩子的口腔即使清洗了,还是会出现异味,这就有可能是吃得过多导致消化不良。打嗝的时候,会有股酸臭味。

 

4、看舌苔

孩子积食,舌苔会比较厚,嘴唇也偏红。舌苔厚腻通常是明显的消化不好的表现。

 

5、看食欲和摸肚子

积食的孩子食欲明显不振,厌食、厌奶,胃口差。另外,肚子摸起来鼓鼓的、硬硬的。

 

孩子积食,怎样合理消积?

 

控制饮食

发现孩子积食后,要注意调整孩子的饮食习惯。0~6个月的宝宝要控制奶量,适当把奶冲稀一点,少量多餐。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宝宝,妈妈要控制饮食,清淡饮食,少吃肥腻、过补的食物。7个月以上的宝宝,要减少奶量,最好1岁前戒掉夜奶。吃的辅食要偏素、偏软,量也要减少。

 

适量运动

 

孩子多做运动可以帮助提高消化能力。平时多带孩子到户外参加活动,多走路、跑跑步;还不会走路的宝宝,也可以让他在地上多爬爬或者是家长陪玩游戏,让他手脚得到充分的活动。

 

小儿推拿

3岁以下的孩子出现积食,可以试试小儿推拿,安全有效。

揉腹部:将手放在孩子肚脐旁,围绕着肚脐,顺时针慢慢按揉100~200次;

 

捏脊:从尾骨到大椎,由下往上捏脊,连做5次;

 

清大肠经:在孩子的食指桡侧边缘,从虎口到指尖方向顺着推大概100~500次;

 

揉板门:拇指在孩子手掌的大鱼际中部按揉100~500次;

 

开胃药

孩子积食,可以适量吃些“开胃药”。家长会选择七星茶,副作用小,效果好。

 

三公仔小儿七星茶,广受家长欢迎,其由薏苡仁、山楂、稻芽等七味药组成。用于小儿积滞化热,消化不良,不思饮食,另外还可用于烦躁易惊,夜寐不安,大便不畅,小便短赤等问题。其组方安全,主要药材药食同源,清热且不寒凉;在清热的同时,对肠道、脾胃起综合调理功效;口感甘甜,宝宝爱喝。